关键词:collateral damage 附带伤害
时报上周的文章《范冰冰消失逾三月,到底发生了什么?》介绍了中国知名女星范冰冰失踪一案的新进展。她的离奇失踪引发了许多关于个人恩怨和政治阴谋的传言,甚至涉及到北京的权力巅峰。此事突显了中国政治、商业、娱乐和名人之间的模糊交集。
评论人兼出版商洪晃这样形容范冰冰的处境:
“她像是成了附带伤害的牺牲品。”
“She’s like collateral damage.”
在英语中,附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指的是对预定目标之外的其他事物造成的伤害,尤其是在军事行动中平民的伤亡。这个词的隐申义是,当某人在生活中遇到与你完全无关的重大问题时,他们出于某种原因把这件事翻出来、加诸在你身上,让你成为一场对方与他人的战斗中受波及的牺牲品。
在国际上,附带伤害引发了诸多争论。根据国际法,附带伤害只要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且并非本意,是可以“被允许”的。然而,这一点大受人道主义者非议,他们质疑附带伤害其实是不人道的杀戮,是军方为了掩饰其决策失误与推卸责任的借口。
一般认为,附带伤害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1960年代的越战时期,当时美军在打击越共时的行动造成许多平民伤亡,附带伤害一词被军方广泛用于解释各种“误炸”事件。当时,一名美国军人在美军向越共发动炮击后,向美联社记者彼得·阿奈特(Peter Arnett)说,“为了拯救这座城市,摧毁它是必要的。”
Collateral damage一词也出现在时报文章《中美之间的“红苹果”,库克成科技业头号外交官?》的英文标题(In China Trade War, Apple Worries It Will Be Collateral Damage)中。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一直试图恳求特朗普政府了解贸易战不仅对美国经济不利,也可能让苹果公司遭受附带伤害。
你认为collateral damage是在战争中可被允许的破坏,还是杀戮的借口?你觉得贸易战会对哪些行业造成附带伤害?欢迎来信或留言告诉我们。也欢迎对“每日一词”这个栏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读者信箱地址是:cn.letters@nytimes.com。
本文由:爱游戏网页入口 提供
关键字: 爱游戏网页入口|爱游戏官方网站